|
|
|
|
|
|
|
|
|
|
|
|
|
|
郴州的婚俗——伴嫁哭嫁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何 睿       发表时间:2016-09-18

    伴嫁哭嫁是旧时流行郴州农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婚礼习俗。伴嫁、哭嫁,嘉禾县称"坐歌堂",桂阳县叫"坐花筵",苏仙区谓"坐花园"。伴嫁唱的歌,嘉禾县叫"伴嫁歌",桂阳县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县叫"哭嫁歌",汝城县叫"哭喂喂"。名称虽不一致,但内容大体一致,其歌词是出嫁闺女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哭诉伴嫁姑娘、姐妹之间的离别之情,更多的是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伴嫁哭嫁歌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很强。演唱时均无乐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轮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哭唱、骂唱等。

  在我国各地众多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中,湘南伴嫁可谓独树一帜,最富魅力。

  湘南伴嫁,是在新娘出嫁前的一两个夜晚,由许多女伴兼歌手陪着并在歌堂里歌舞戏耍,抒发离别的依依之情。这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民俗现象,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活动。参与伴嫁的女歌手们,分为“歌头”、“伴头”、及歌舞手若干。“歌头”就是唱伴嫁歌跳伴嫁舞的领头人,常由嗓音好、肚才多(能编善唱、随机应变)的尖子歌手担任。“伴头”是指管辖歌堂服务工作及其他事务的带头人,她(或她们——有时可安排三四个“伴头”)既唱歌又待客,热情能干,灵巧自如。

  湘南伴嫁,素有伴大嫁与伴小嫁之别。伴小嫁,就是在姑娘出嫁前两天的晚上,被邀请的伴嫁歌手聚集歌堂,由“歌头”起首,大伙合唱“安席歌”;然后不拘形式地唱各种“耍歌”或“厉歌”,一直唱到半夜结束。“耍歌”如:“耍歌好唱在心中,龙眼荔枝在广东。好花生在花园里,好姐坐在歌堂中。”“厉歌”有些像本地闻名遐迩的辣椒一样,辣味中带有甜丝味。试听:“栀子花,对时开,一人唱起众人抬。牛角不尖不过河,肚里没歌不消来。”

  伴大嫁,则是出嫁前夕,伴嫁歌手们闹个通宵。一般安排是:先唱歌,后跳舞,夹着“戏曲”。歌有短歌(耍歌等),也有长歌。长歌八九种,其中有名的如《十八年中罗氏姐》、《后花来龙三千里》(梁山伯祝英台歌)、《卖花娘子》、《孟姜女》等。伴嫁舞,共有八个:“把盏舞”、“香火舞”、“走马舞”、“划船舞”、“娘喊女回”、“卖酒舞”、“推磨舞”、“走火舞”。其中“娘喊女回”、 “卖酒舞”都是以歌舞表演故事情节,歌手分别进入角色(以第一人称表演“娘”、“女”——新娘,伴嫁姑娘以及“媒婆”、“跛子”等角色),具有雏形戏曲情调。唱、演完这些歌、舞和“戏”,天也就亮了。直到迎亲的轿子把新娘抬走,“伴大嫁”也就结束了。

  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独自哭,婚期前一夜,姑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哭述的内容逐渐衍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而且,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不仅要对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就是遇上陌生人也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

  哭嫁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

图片文章
  • 00000_副本.jpg
  • 201805181534389565_副本_副本.jpg
  • 1524189663445005_副本.jpg
  • 1421312610134698_副本_副本.png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