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建设个人学习空间,促进教研模式创新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丁圆圆       发表时间:2018-03-14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全面优化信息环境,构建开放、系统、共享、多元、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其中,以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为切入点,又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条捷径,快速而显著地改变着学校教育教学教研传统模式,为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

  本文就我校个人学习空间建设对促进学校教研模式创新做些浅析:

  一、发挥空间功能,创新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1)改变资源的收集、储存方式。传统信息储存载体为纸张、硬盘和U盘等,有着存储空间的限制,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这一状态。教师个人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信息库,可以链接全国大多数教育平台和学校,免费进入学习并收藏;搜索关键词,可以找到自己心慕的专家,加为好友,可以即时聊天、请教,也可进入专家、好友空间,收藏所需信息,取他山之石,促专业成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教师个人空间还具备强大的资源储备功能。它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乃至单个信息终端对信息储备的有限性,为教师个人信息(资源)的储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便捷性。目前,学校教师在个人空间上传的文本资源(含个人日志、计划总结、学习资料、教研成果、图片等电子文稿)8000余篇、文章被浏览超10万人次,上传视频资源(含课堂实录、教学片断、人物专访、微课程等)500多个、视频被观看超5万人次,课件资源(含教学课件、习题检测等)2000多个。

  (2)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个人学习空间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利用个人空间开发校本课程,建立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网络校本课程,如利用网络开设的名著赏析、诗词诵读、艺术欣赏、书法、围棋、象棋、烹饪、十字绣、陶艺、科学小制作等课程,不仅弥补了师资和课程之不足,更满足了学生对课程拓展性学习的需要,从而达到培养特长、陶冶性情、提升素养的效果。

  二、建设网络工作室,创新教师培训和教研模式

  我校的“青蓝工程”已实施多年,通过以老带新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骨干教师。原有的方式多为面对面的传授和听课学习,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进一步拓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学校有30余名市级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建立了名师网络空间,如罗珩地理工作室、曹小清历史工作室等。通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研讨、研发、应用,构建了内容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以此带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罗珩地理工作室还与湖南省首批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欧阳井国名师工作室相对接,更有利于开展协同教研。

  三、搭建网络平台,创新校本研训方式

  1.创新备课和磨课方式。传统的备课,教师需要以纸质教案呈现,每学期都要在新的教案本重新编写,浪费时间和人力;传统的磨课,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在办公室或教室研讨,难以组织。现在,教师在空间里设置自己的“教案”目录,按学期进行归类,既可放置自己的已有教案,也可下载别人的教案加以改造成为一个新教案。可以说,只要有网络,教师就能随时随地备课,随用随取上课,安全、高效、方便。

  2.打破教研时空限制。我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且分布在两个校区,要经常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教研很困难。教师网络空间的建设和使用,突破了传统教研模式的时空限制,传统教研活动中的“磨课”也因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变得更加便捷、有效。目前学校开设的14个教学科目,教师均按学科建立了本组的教研群,并按备课组建立了34个备课组群,教师在群中积极发表帖子,发起话题,与本组老师进行研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精雕细琢。这个研讨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和上班时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目前各备课组群积极进行网络主题研讨,已发起200多个话题。网络研训的随时化、碎片化,使得网络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更灵活,因此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3.丰富教研内容,扩大教研效应。各教研组利用空间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课题研究,如语文组的“古诗词赏析课堂教学研讨”、物理组“概念教学专题研讨”、地理组的“概念的新授与运用教学研讨”、英语组的“微型课专题展示”生物、数学、历史组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等等。这些研讨活动利用空间参与灵活、传播面广的优势,不仅在本学科内得到广泛和灵活的参与,也使研讨效应扩及全校乃至外校,不仅研训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更使研训力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四、广开网络渠道,创新校际资源共享模式。

  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也为校际间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我校有两所帮扶学校,市十五中和岭秀瑶族希望学校。原来的交流方式为我校送课下乡和对方学校来校交流,比较单一,加之路途遥远,耗费人力与时间。现在,有了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加上学校录播教室的建成,帮扶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通过空间互访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与市十五中的教师都拥有大学城空间,通过加好友和建立交流群,浏览对方个人空间,实现资源新的共享。

  二是通过个人空间进行同步教研。帮扶学校的老师可以通过交流群,与我校同步开展网络教学教研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我们变革了送课下乡的模式。通过教育信息化,我校送课下乡的“课”上出新意,有优质现场课——即优秀教师带去的经过多次磨课的精品课,有协同教研——同课异构课及研讨,更有学校机构平台上的“专递课堂”——将美术、音乐及理科实验课等录相课上传至学校空间平台,解决农村学校短缺课程问题。

  四是开展远程同步视频教研。今年,我校与十五中的数字化录播教室建成,为我们的协同教研提供了新的、更便利的形式。我们组织了远程同步视频教研,如:我校九年级教师在录播教室上一堂复习示范课,两校同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远程直播系统同步观看。课后,双方在各自的录播教室通过视频就如何上好中考复习课、如何把握中考方向、如何统一复习进度等进行研讨。之后,双方教师还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一些补充性的讨论。岭秀学校在改进宽带网络后也可实时观看、参与两校研讨。

  利用个人学习空间进行的专递课堂、课堂直播、同步研讨,搭建了校际之间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实现了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在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真正的跨校区教研。

  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建设,带来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模式改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更让学校教学质量瓶颈得到破解,教学质量稳居全市第一,2012年以来每年均被评为郴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单位。教师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前景无限广阔,还将为教育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推力。(来源:郴州市六中)

图片文章
  • 00000_副本.jpg
  • 201805181534389565_副本_副本.jpg
  • 1524189663445005_副本.jpg
  • 1421312610134698_副本_副本.png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