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经历大半个世纪一套藤器见证红军情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丽丽       发表时间:2016-11-06

罗满娇老人展示藤器。

红军留下的藤器。

  一位93岁的瑶族老太太,精心保管着一套用老藤条编织的碟盘已经80年整。老太太一辈子生活在偏远的郴州汝城县岭秀瑶族乡(现为文明乡)宝南村南坑组,而这套藤器却出自江西一位老藤匠之手。藤器何以到了老太太手上?她又为何要一辈子保管好这套藤器呢?

  10月24日下午,当记者一行来到宝南村南坑组时,老太太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深秋的阳光,柔和地照在山村里,使得这里的小气候与山外截然不同。在一同前往的汝城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徐宝来的翻译下,我们和老太太进行了交谈。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老太太名叫罗满娇,1924年出生于汝城县岭秀瑶族乡东山村东山桥组,她说她的娘家就住在从岭秀到文明的一条石板古道旁。她记得那是1934年农历9月30日,红军从她家门口经过,先后长达10天。“当时国民党说红军是匪兵,红军却说他们是我们的救兵。老百姓开始搞不清,很多人都躲到山上去了。我们村里只有7个女的躲在家里,我和我阿妈、阿婆、婶婶、堂妹都躲在家里。”罗满娇说,那时他父亲已经去世了。

  “黄昏时,有一些红军来到我家。当时我阿妈锁了门,红军说,同志,不要怕,不要锁门,我们不会要你们的东西。阿妈就打开了门,把红军让进屋里,大概有八九个红军。他们说从江西过来的,并且从一个袋子里拿出一些花生给我们吃。我阿妈留红军在我们家吃了晚饭。吃完饭后,红军还拿了钱给我阿妈,是一些铜币。我阿妈不敢要,红军说,大嫂您就收下吧,我们红军是有纪律的,不能白吃群众的饭,我阿妈只好收下了。”回忆当年的事情,罗满娇思维很清晰,“红军来了,老百姓才知道他们是好人。那些天,在我们村后面的山上打了好几次大仗,牺牲了不少红军,有的还是老百姓安葬的。”

  “红军一走,白军就追来了,他们也说自己是我们的救兵,而红军是土匪。可是红军来时,鸡鸭猪牛在家里平安无事,而白军来后,猪牛全被杀光了。我家有一头小猪,躲在草丛里,饿得奄奄一息,我们以为它死了,可拿手一探,还有口气,我阿妈连忙拿来米汤喂它,慢慢地又把它救活了。那一年过年时,全村只有我们家这头猪勉强充当年猪,全村的人都来我家吃了点肉。”

  盛满深情厚意的藤器

  罗满娇记得,白军走后的那天傍晚,一个拄着棍子、留着胡子的红军,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罗满娇的家门口。罗满娇的母亲黄玖云连忙把红军搀进家里。“那个红军大约30来岁,好像是姓范,当时他的左肩受了伤,不能动。”罗满娇说。红军对黄玖云说,“大嫂,我是红军,因为受了伤掉了队,在山上躲着,看到国民党兵走了才来打扰您。”“你就安心在我们家养伤吧,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伤。”黄玖云一边说一边给红军做饭,并且叫罗满娇去把奶奶、叔叔喊来。

  罗满娇的叔叔查看了红军的伤情,立即去找草药了。就这样,红军在罗满娇家住了约半年,终于把伤养好了。红军提出要回家去,他说,“大部队我是赶不上了,我还有父母,想回去看看他们还在不在。”黄玖云拿出半年前红军吃饭留下的铜币,给了这位红军做路费。红军无以回报,拿出了一套藤条编织成的碟盘递给黄玖云,说:“这是我爸爸编的,他是一个藤匠,我本来一直带在身上,去年打仗时我把它们藏在后山的一块岩石下,后来我又找到了它们,现在送给你们做个纪念吧。这个果盘可以装水果、花生等,还是用得着的。”

  红军走了,黄玖云把这套藤器小心地收起来,并交代罗满娇几姊妹,不许说是红军送的。3年后,年仅13岁的罗满娇就要出嫁了,她的阿妈因为没有钱给她置办嫁妆,于是从箱子里拿出了那套藤器,交给罗满娇,把它当作嫁妆送到了她的夫家。

  完好无损的历史见证品

  起初,罗满娇也用这套藤器装过花生、枣子、水果等,当作碟盘使用。家人并不知道这套藤器的来历,以为这就是一套普通的器物,因此这套藤器也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她把这套藤器收在箱子里,小心保管着。“这是我阿妈给我的嫁妆,我肯定要保管好啊!”老太太说着叫他的小儿子徐良泽从她卧室里拿出了这套藤器。我们好奇地打量着,只见这一套藤器共有3样,分别是一个圆形的盘子、一个中间有几小格的果盘和一个大盘套小盘的碟子。这些藤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沧桑依然完好无损,足见那位老藤匠手艺之精以及后人保管之妥。

  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罗满娇老人经历了9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然精神矍铄。如今的她早已儿孙满堂,对她都很孝顺。她说她很知足了。(来源:郴州日报 记者 刘娟丽 文/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