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郴州苏仙区 可持续发展 为贫困群众留座"金山银山"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丁圆圆       发表时间:2018-05-15

  近日,郴州苏仙区良田镇骑田岭片区7个村一片沸腾,各级各部门赠送的高山禾花鱼苗正在各村集中投放。其中,菜岭村领取4000公斤,大虾尾村领取1000公斤,二渡水村领取1000公斤。翻耕后的田野,绿水荡漾,风起涟漪,小鱼儿穿梭往来,不时冒出头来吐泡换气。当地村民都说,今年春天来得早,去年又下了大雪,今年的禾花鱼、生态有机米一定会迎来大丰收。

  夹在五盖山、骑田岭两山之间的湘粤孔道良田镇,有4个省级贫困村、2个市级贫困村、2个重点村,怎样帮助贫困村脱贫?怎样保证不返贫,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山区群众留下一座带不走的“金山银山”?良田镇的实践值得深思。

  一蔸好不容易才选准的生姜

  见者易,学者难。

  良田镇五大扶贫产业中,每一项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二黄姜的成功开发,更富有戏剧性。

  大山口村位于高高的骑田岭山脉中段,为了脱贫致富,当地群众曾经想过很多办法。种西瓜——当地雨水多,挂果后常常溃烂;种菊花——加工技术不过关,收藏不了多久就发霉。

  2013年,在多条路都没有走通的情况下,村委会主任黄来安决定带着大家开展新的尝试——种姜。

  为了稳妥,大家购买了两个品种——桂阳乌龙姜与汝城二黄姜,各试种了30亩。到了收获季节,二黄姜亩产达到2500公斤,成色又黄又亮,非常吸引人。乌龙姜因为“水土不服”,本来是竹节状长条形的成品,到了这里变成了拳头状圆球形。桂阳的加工商说:“我们的产品是罐头包装,你这种姜我们的小坛子装都装不进去。”乌龙姜引种失败。

  既然乌龙姜不适宜,那就只能一心一意发展二黄姜。2014年,二黄姜种植发展到150亩,收购价达到6元/公斤。每亩产值达到12000元以上。

  2015年,全村二黄姜的种植拓展至600亩,预计产量将达到100万公斤以上。面对这个庞大的产能,黄来安在深深地思考——这么多生姜,怎么保鲜怎么储存呢?

  就在这一年,他得知资兴市原彭市乡有一位生姜种植大户有技术,储存的姜很少烂。于是黄来安一次次地买着好酒好烟去这位种植户家套近乎。有一天,黄来安正在这位种植户家吃中饭的时候,突然听到女主人问他丈夫:“你给库里的生姜洒了水没有?”一语点醒梦中人。黄来安突然醒悟,原来库存的生姜要每隔一段时间洒水来保持湿度,从此他掌握了生姜库存保鲜技术。

  就在这一年,黄来安又带领大家利用自然山洞投资80万元建起了一座仓库,以避开生姜收获时节的低价,等到来年价格回升,别人手中无姜时再 “错峰销售”。

  2016年和2017年,良田镇种植生姜800多亩,产业拓展到菜岭、大竹山、鱼网、高雅岭等6个村。上海、广州、长沙的生姜批发商们,每次来就拖走几万公斤姜。黄来安坦言:“低于2万公斤,我们不开库门。”

  以合作社为纽带的生姜种植,为骑田岭片区贫困户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山口村贫困户黄安株,2017年种植生姜3亩,当年实现生姜种植收入3万元,当年即脱贫。菜岭村贫困户黄永胜种植生姜7亩,一年收入6万元。现在,良田高山生姜专业合作社对接的200多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6年,合作社又投资60万元,另外利用一座山洞建了一座仓库。合作社的仓储能力达到百万公斤。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黄来安告诉记者,现在他不怕市场价格波动了,因为有了自己的仓库,可以选择时机抛售。现在的关键是亟待有人来投资,开展生姜产品系列加工。面对全镇每年100多万公斤以上的生姜产能,大家觉得不开展深加工实在可惜。

  一片有着500年以上历史的茶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二黄姜的成功开发,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勤劳智慧,五庵山米茶的成功开发,也凝聚着各级各部门的心血。

  五庵山米茶,又称五盖山云雾茶,属于野生小叶茶。据传是由五盖山碧云庵高僧从外地引种而来。后来经过大自然的风力传播、山鼠等小动物的衔籽觅食传播,发展至漫山遍野3000多亩。明清时期,米茶作为贡茶,年年向朝廷进贡。在大集体时代,米茶抵公粮。后来,由于缺乏跟踪抚育管理,这些野生茶在大山中自生自灭,留存不多。到2014年,只剩下有管护的茶地200亩。

  精准脱贫集结号吹响后,向阳村的村民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这片野生茶林。扶贫工作队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村民每复垦一亩野生茶林,奖励500元。2014年,全村茶林恢复到1500亩。村委会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成立了茶叶合作社,集体新造茶叶林47亩,注册了五庵山牌商标,开发了米红、米绿两种茶品。现在,向阳村的茶叶鲜叶收购价达到60元至200元/公斤。曾经一片荒芜的茶山,现在成了全村人的金山银山。

  一条游向四面八方的鱼

  “菜岭村,高又高,房屋挂在半山腰;岭高谷深蓑衣田,不是甲等劳力挑不摇。”这首民谣是菜岭村地形地貌的生动写照。该村1093亩水田,全部是梯田,从山沟谷底盘旋而上,直至海拔800多米的骑田岭半山腰。

  过去,这里虽然一直生产高山禾花鱼,但苦于没有形成品牌,没有人来消费。挑出去卖吧,人家又不信任,认为你掺杂使假。每亩稻田15公斤左右产量的禾花鱼,只能留在家中待客用。菜岭村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省级贫困村。

  2015年,面对倒计时的脱贫攻坚任务,菜岭村支书黄文彬坐不住了。全村188户贫困户572名贫困人口,不可能都依靠上级兜底吧。想来想去,黄文彬想到了禾花鱼。

  当年,村委会组织大家对田埂进行硬化,并购买鱼苗1350公斤,免费发放给村民。8月28日,在良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良田菜岭第一届禾花鱼美食节成功举办。没想到这些山里的土特产,到了节会上,成了海内外游客的抢手货。

  第一届节会上,全村当年放养500多亩田的禾花鱼被抢购一空,全村的土鸡、土鸭、鸡蛋销售一空。后山漫山遍野的野生猕猴桃,被外地游客以10元/公斤的价格,“强迫”村民采摘一空。整整一个月,全村4家土菜馆和20多户指定接待农户家家爆满。村民黄双信家,是村委会指定的游客接待点,一个月下来,他实现纯收入10000元。连村前公路边上一蔸禾苗豆,都被游客买光了。

  乡村旅游蕴含着如此广阔的前景,美好的现实激发了菜岭村发展乡村游的信心。他们从优化软、硬环境着手,逐步改善提高。村委会建起了停车场、旅游厕所、文化广场,在谷底河边修建了徒步道、凉亭,统一了菜谱价格,对村民进行了严格的卫生教育与管理。2016年至2017年,该村又连续举办了两届美食节,一届比一届旺。2017年的美食节人满为患,所有的镇、村干部都上路疏导交通。

  现在,高山禾花鱼成了国家地理标志。菜岭村成了指定生产点,被誉为“中国高山禾花鱼第一村”。禾花鱼产业拓展到吴溪、大竹山等7个骑田岭片区村。

  黄文彬现在有两个想法,首先修通公路,把村子后山的500亩野生高山杜鹃开发出来,让它变成春夏旅游美景,与秋季的美食节互相呼应。其次是在斋家冲村民集中建房点上,发展民宿游。这里有7户人家,全部是集中统一联建的砖混结构新房,设施齐全,且周边环境洁净,很适合发展民宿游。

  该镇镇长黄克宇告诉记者,良田的扶贫主导产业还有葡萄和鲜菇,每年到了葡萄采摘季节,镇里都要举办葡萄节,为全镇的数百亩葡萄促销。还有依托芝草农业公司开发的各种鲜菇,现在已经成功进入“湘品入沪”项目,每天为上海市场提供鲜菇。

  正是依托这些可持续发展产业,截至2017年底,该镇4个省级贫困村、2个市级贫困村,已有5个脱贫摘帽。剩下的鱼网村,计划今年摘帽。(来源:郴州日报 记者 陈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