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郴州日报小记者探秘非遗景泰蓝 体验“指尖艺术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丁圆圆       发表时间:2018-05-14

小记者学习景泰蓝文化。胡艺华 摄

小记者们的作品展。胡艺华 摄

  “什么是景泰蓝?”“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为什么它叫景泰蓝,而不叫景泰绿、景泰红、景泰黄呢?……”5月6日下午,60余名郴州日报小记者满怀着好奇来到日报六楼会议室,开启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艺术探秘之旅。

  “如今人们常说的景泰蓝学名叫金属胎珐琅器,它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舶来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兴盛的时间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最后又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活动当天,本报小记者俱乐部邀请苦心钻研学习景泰蓝艺术多年的叶子老师来到现场,为小记者们讲述景泰蓝的历史文化、艺术渊源,以及景泰蓝艺术品的制作工艺流程。

  传统景泰蓝的工艺相当复杂,没被简化前,一件景泰蓝工艺品要经过制胎、掐丝、粘丝、点蓝、烧蓝、打磨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叶子老师告诉小记者们,景泰蓝工艺画借鉴了传统景泰蓝镶嵌工艺中的掐丝、点蓝等技术,改善了在铜胚上制作、需要高温烧制等传统工艺中的部分工序,简化制作过程的同时又糅合进了现代工艺绘画技巧。经过四十多分的理论讲解后,叶子老师开始指导小记者体验景泰蓝的“点蓝”工艺,让他们切身体验景泰蓝这门指尖艺术。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白色的圆盘,我已经提前做好绘图、掐丝、粘丝了,现在我来教大家如何‘点蓝’。点蓝这道工艺就像我们绘画中的着色,首先把你们桌子上的彩砂包打开,放入调料杯中,再把水倒入杯中,水只需要没过彩砂就行了,再往杯中加入一点胶水,搅拌均匀后我们就可以上色了。”说完,小记者们就开始忙开了,他们在叶子老师的示范下,将彩砂混水调好,用小铲刀将多种颜色的彩砂料小心翼翼地按照图纸上的色彩填充到铜丝纹框架中。

  “点蓝讲究的是上色要均匀,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会“串色”,少了又没办法填满。”叶子老师一边看,一边纠正小记者们的点蓝手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雕细琢”和辛苦制作,小记者们都已经完成好自己的作品了,一个个白色圆盘上呈现出颜色鲜艳的兔子、桃子、苹果、星星等画作,这些作品再经过喷胶、打磨、装裱等工序处理后,便可不褪色、不变形,易于保存。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他们与景泰蓝相遇、相识。当天下午五时,活动结束,小记者们意犹未尽,一份对景泰蓝传统技艺的喜爱与欣赏在他们的心中就此萌生。(来源:郴州日报 记者 吴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