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郴州开展多主题民俗活动 独特文化彰显城市底蕴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梁焕鑫       发表时间:2017-04-13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北宋著名诗人秦观曾写了一首《踏莎行》,这首词,将郴州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展现得淋漓尽致。郴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郴州更是加大力度举办各色民俗文化活动,推陈出新,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竹竿舞、瑶族武术、祭祀盘王、装故事、昆曲等,这些都是郴州所独有的文化符号,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民俗文化活动引人入胜 彰显非遗风采

特色民俗表演--竹竿舞。图片来源:汝城县文明办

  三月三来春意浓,汝城畲乡过大节。3月30日是农历三月三,郴州汝城县热水镇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鼓乐喧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热气腾腾的98度温泉旁,穿着艳丽民族服饰的畲乡男女老少正在温泉文化园内举行民俗节庆活动,采用具有郴州地方特色的方式度过传统节日"三月三",邀请八方来客一同赏春祈福。

  当天上午10时30分,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欢快的鼓声,畲族同胞唱着迎宾山歌,为游客奉上拦门酒,挂上香包,欢迎各方宾客走进欢腾畲乡。畲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春牛正在上演。牛耕是畲族赖以为生的农耕方式,每逢早春时节,畲族同胞与牛共舞,播种春天的希望。一场惟妙惟肖的表演,把畲族人民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情景展现得栩栩如生。》》》全文详情

  别开生面“起春节” 展现传统色彩

武术表演。图片来源:资兴市文明办

  4月7日,郴州资兴市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的“起春节”祭祀活动刚刚结束,由市文化馆组织的文化志愿者送戏下乡活动接着展开,为瑶民们送上新的文化大餐。

  盘王殿前,志愿者们倾情投入,演出的经典花鼓小戏《今天有客来》让全场观众爆笑如雷;川剧《变脸》神奇的表演让瑶民们惊叹连连;歌舞《红红火火》《东江湖神韵》更是引来掌声如潮……唐洞街道文化站站长李铁南高兴地说,文化志愿者们带来丰富的文化演出为瑶族起春节助兴,不仅丰富了瑶民们的文化生活,起到了文化惠民的作用,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增进了民族团结。

  举办昆曲专场演出 传承戏曲之美

精彩的湘昆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叫好。图片来源:郴州文明网

  3月24日,2017年第五届 “小桃红·满庭芳”美丽郴州赏昆曲专场活动在观众的喝彩中圆满收官。

  当晚,由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和湖南省昆剧团联袂带来折子戏专场。湖南省昆剧团青年演员曹文强和陈薇表演了旋律欢快的折子戏《小放牛》、上海昆剧团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雷峰塔·断桥》、北方昆曲剧院唱做并重的《通天犀·坐山》。两场戏的演出均由剧团青年演员担当重任。》》》全文详情

  文化瑰宝"装故事"展民俗魅力 妙趣横生放光彩

《福寿俱全》故事。图片来源:郴州汝城县文明办

  此次“装故事”由卢阳镇益道村、云善村、津江村三村联袂,三个村的故事也是各具特色:益道村的故事都打着一把莲伞、云善村的故事选用的材料最结实、津江村的则更重视装饰,尤其爱用金银双色,三个村子共装有“武松打虎、嫦娥奔月、对花枪、木兰从军、借东风、穆柯寨招亲”等30台故事。参与“装故事”的小演员们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是才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达到1300多人;活动路线广,基本覆盖整个城区。“装故事”还配有舞龙、吹打乐队、腰鼓队等,整个队伍由金龙开道,一路上锣鼓喧天,队伍所到之处人山人海,腰鼓声、欢笑声、喝彩声连成一片,浓浓的年味非常喜庆。

  据汝城县民俗研究会副会长欧胜先介绍,汝城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全县现存祠堂710多座,老百姓的宗族观念非常强,每年村里举办像“装故事”这样大型的庆典活动,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要毫无条件地回家乡参加,这也给家族带来更为强大的凝聚力。汝城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孕育、发展、保存、传承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汝城香火龙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畲等民族语言,歌谣、传说等民间文学,雕刻、刺绣等民间美术,唢呐、锣鼓、祁剧等民间音乐戏曲璀璨夺目。》》》全文详情

  民俗舞动香火龙 非遗文化惠民展风采

汝城县舞香火龙表演之前的文艺表演。图片来源:郴州文明网

  “快来看香火龙喽……”2月4日17时,郴州汝城县土桥镇金山村里锣鼓喧天,村民们奔走相告。周边群众上万人赶来金山村,选个有利地点等候观看香火龙表演。每年农历春节期间,汝城县会举行盛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舞香火龙。香火龙因龙身插满燃烧的香而得名,是汝城最具代表性、独特性的民间文化活动。

  “我们村这条香火龙,两个月前就开始制作,长30多米,需插上数万根龙香。”村民卢文亮有幸在龙头上插香,他介绍说,“扎制香火龙先是用稻草扎成长数百米、直径4厘米粗细的‘赵公鞭’,再分节依次将‘赵公鞭’扎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形状,在规定位置扎上龙足、龙爪和龙脊,最后将每一节构件用竹竿绳索连接好,装上抬杆完成龙架。”》》》全文详情

  “还盘王愿”申报“国遗” 多措并举保护传统文化

盘王祭祀现场。图片来源:郴州文明网

  据悉,资兴瑶族“还盘王愿”祭祀礼仪是瑶族(过山瑶)社会生活中祭祖还愿、追溯历史、祝祷祈福、喜庆丰收的礼仪习俗,其中的《盘王大歌》《长鼓舞》《招兵舞》《开山舞》《招五谷魂》等歌谣舞步属瑶族文化精髓,是濒临失传的瑶族民间艺术,凝聚了瑶族人民的远古智慧,贯穿着瑶族的历史文脉。

  2005年,资兴瑶族“还盘王愿”祭祀礼仪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还盘王愿”祭祀礼仪,唐洞街道筹资千万在茶坪瑶族村修建了湘南第二大的盘王殿和瑶族文化传承基地,定期举办瑶族文化研讨会,邀请专家开展瑶族文化相关学术研究;同时注重“传、帮、代”,选派传承人远赴广东广西瑶乡交流学习,开设瑶族文化培训班,成立瑶族文化文艺宣传队,并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做好国家级名录申报的包装和前期各项筹备工作。

  湘南大地,风起云涌,这座和江西、广东、广西交界的城市,在历史的更替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随着岁月的变迁,它们就像美酒,愈加芳香和醉人。(郴州文明网整理综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