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郴州桂东县让爱留守校园 浇灌沃土护春苗茁壮成长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梁焕鑫       发表时间:2016-12-23

孩子们在纸上写下对父母的思念。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成立书法兴趣班,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举办才艺展示活动。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社会各界爱心关怀,送来棉被温暖寒冬。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小朋友通过亲情聊天室见到母亲后 不禁流下了眼泪。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一位父亲通过亲情聊天室见到可爱的女儿,露出高兴的笑容。图片来源:桂东文明办  

  通过“亲情电话”“网络视频”,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聊聊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画画、跳舞、下棋;每晚睡前,躺在床上听着睡前故事进入梦乡;生日当天,可以收到学校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和寿面;每逢佳节,与老师同学一起度过,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在郴州市桂东县东洛中心小学,这一切,已成为该校留守学生们的日常。他们在校享受如家一般的温暖,有一群如亲人一般的老师对他们关爱有加。

  近年来,东洛中心小学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关爱行动,努力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日前,本报记者走进位于桂东县东南边陲的东洛中心小学,触摸这所如家校园的温暖动人之处。

  家之环境:温暖留守之心 打造温馨如家的校园

  一进学校,一块书写着“乐学善思”的大石碑映入眼帘,教学楼、青少年宫、宿舍楼、食堂环绕在干净、整洁的柏油操场周围,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踢着足球、玩着游戏……“这是东洛乡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到这里上学的孩子是幸福的。不少家就住在学校围墙外不远的孩子都愿意寄宿,因为学校环境好,又可以跟同学、老师一起玩,比在家里跟爷爷奶奶住一起更有趣。”一路随行的桂东县教育局干事郭满平说。

  据该校校长扶招财介绍,目前东洛小学全校共有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在校学生222人,其中60%以上是留守儿童。其中双亲留守儿童65个,单亲留守儿童128个。亲情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错位,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从2012年开始,东洛中心小学通过营造如家的校园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建设留守儿童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系列举措关爱留守儿童。

  走在校园里,每一位学生都会礼貌的向会面的老师问候:“老师好!”向我们这些校外来访者微笑着问候:“叔叔(阿姨)好!”

  在青少年宫大楼里,有一个孩子们日常喜欢去的地方——留守儿童之家。这是学校为了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精心布置的一间活动室。这里有舒适的休闲桌椅、图书角、象棋台……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可以舒服地坐在这里下棋、看书、倾诉心事。

  来到学生宿舍,一个个不同装饰主题的寝室,处处散发着“小家”的温馨气息。101寝室的“海底世界”梦幻神奇,203寝室的“春暖花开”清新浪漫……据随行老师介绍,学校为了给寄宿生们营造“家”的温馨氛围,组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与布置寝室,通过剪、拼、画、写等多种方法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扮靓自己的小家,学校还就此开展了寝室装饰评比活动。每个学生宿舍都安装了一个音响,这个音响连接校广播站,每天晚上八点钟,孩子们可以舒服地躺在床上,倾听老师讲的睡前故事,以弥补父母之陪伴,增强安全感,启发智力发展。“心中有爱,处处是家”。粘贴在学生宿舍墙上的这句话,不免让人为之动容。是啊,这温馨的校园,不就是孩子们的家吗!

  “你们看,学校围墙、文化墙上的画,也都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帮助下,完成的描绘涂鸦;教学楼后面那块空地,是学生们的劳动实践基地,上面是孩子们亲手种的大蒜、辣椒等蔬菜,还有月季花、兰花等植物……”一路参观校园,郭远珍老师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家之温暖:关爱留守儿童 让爱在校园飞翔

  由于东洛乡大多数中青年长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随祖辈生活。很多孩子与父母相隔遥远,只能在过年时才能见到,有些甚至几年才能相聚。为了促进亲子沟通,增强亲子情谊,2014年上期,学校购置了一批电脑,安装了视频网络设备和亲情电话,建立起“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并制定亲情聊天室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管理。

  “宝贝,妈妈好想你,你要好好学习,听爷爷奶奶和老师的话。”

  “妈妈,爷爷奶奶身体很好,老师今天还表扬了我……”

  “宝贝真乖!”

  这是学校亲情聊天室里常常可以听到的一段对话。郭阿姨是下洞村的支书,家里有两个孙子都在东洛小学读书。“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广东中山上班,以前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现在好了,孩子可以通过亲情聊天室的电脑视频与父母面对面聊天。”

  在“亲情聊天室”,记者看到4台安装了视频摄像头的电脑靠墙摆放着,墙上贴着学生自己的画作,还有老师帮扶学生、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的照片。桌子上摆放着“亲情电话”,电话旁放着一本“东洛中心小学2016年——2017年留守儿童统计花名册”,上面记录着每一个留守孩子的姓名、班级、生日、监护人信息以及父母的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

  据了解,亲情聊天室每天下午16:30到20:00是开放时间,学生们在这段时间可以通过登录QQ与远在外地的父母在线视频通话。负责“亲情聊天室”日常管理的老师郭远珍告诉记者,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注册信息,在每个孩子过生日当天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给他们送上一份生日小礼物,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并利用学校广播为学生点歌送上生日祝福,还给他拍照留念发给外出务工的父母,补上父母不在身边的温暖,增加与全体师生的友情。

  “我们全校老师都寄宿在学校,周一至周五每天24小时,与学生同吃同住。不仅指导学生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郭老师说,在东洛中心小学,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扮演着“代理家长”的角色。据了解,学校老师根据课程安排,分组跟留守儿童进行结“亲”,与其经常谈心交流,了解其近期有什么愿望、想法、困难,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父爱与母爱的缺失。

  据校长扶招财介绍,每学期开学,以班主任为首的全体教职工都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逐个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父母务工去向、联系方式、委托监护人等信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档案,制作家校联系卡,并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家访,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

  家之活动:丰富留守生活 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品位的重要体现和力量源泉,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深度、速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该校充分依托乡村少年宫阵地,积极开展书法、绘画、舞蹈、鼓乐、足球、乒乓球、课外阅读等兴趣活动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锻炼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11月30日下午第三节课,正是学校每周三下午固定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放眼校园,各个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有在操场上排队操练的鼓号队,有在书法室练字的,还有在舞蹈室跟着节拍手舞足蹈的……扶校长说,“学校为开设好兴趣小组课程,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精心安排各科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于学校缺少音乐、美术专业老师,就特意外聘教师来校精心指导。鼓乐老师就是学校从四十公里开外的城区学校请来的专业老师,在手把手地辅导过程中,还曾引来众多邻近乡亲驻足观望。“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能在学校学到这么多东西。”

  除了兴趣小组的活动,每逢传统节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一起过节,让孩子们度过每一个快乐的节日,让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据学校教务主任刘卫烽老师介绍,每年学校会根据节日的习俗,组织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比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采摘艾叶,一起制作艾叶糍粑,感受家乡特有的文化习俗;端午节一起动手包粽子、中秋节制作月饼,重阳节包饺子、孝敬老人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热闹过节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了解传统文化。

  “2016年9月13日,星期三,阴。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寄宿生来包月饼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食堂前进。我们把手洗干净,一一坐到座位上,等待美食的来临……”这是五年级学生刘佳乐周记本上的一篇文章,翻开她的周记本,每一页都记录着她在学校生活的快乐瞬间与切身感受。刘佳乐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在学校的生活,学校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家,都舍不得毕业了。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还会根据学生平时在校的表现,发放不同数量的奖励币,当奖励币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学生就可以到学校奖品库去兑换自己的心仪的礼物,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毛绒玩具、一盒颜料足以让学生沉浸在无尽的喜悦中。扶女士是东洛小学三年级学生王佳怡的妈妈,她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自己的孩子学习进步特别快。“学校老师发的奖励币,就是她前进的动力。现在她很爱学习,写作业都不用我们家长操心。这个学期她还当起了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

  另外,为了让山里的孩子享受阳光阅读的温暖,学校与县城一完小开展“城乡手拉手 书香伴成长”活动,与郴州市春苗书屋联手在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为学生读书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学校教导处还给每个年级学生确定了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在学生中开展了背名诗、摘名句等读书活动。

  正是这样宽松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个性得到最大化地发展,该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等多项活动中硕果累累:2015年县运动会小学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6年县艺术节小学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学校一跃成为全县的名校,先后被评为“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几年间,原本很平常的一所农村小学,如同山间一簇红花,格外引人注目——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年轻教师不断入校教学,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一所偏僻的村小,多媒体班班通、视频电话、图书角等设施齐全,这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指着乡村少年宫后面的一片空地,扶校长说,学校准备筹措一些资金,修建田径场,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更多的留守学生能来就读。记者走出东洛中心小学的大门时,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来源:郴州日报 记者 吴娜 通讯员 郭满平 郭卫平)

图片文章
  • 00000_副本.jpg
  • 201805181534389565_副本_副本.jpg
  • 1524189663445005_副本.jpg
  • 1421312610134698_副本_副本.png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