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打造“志愿之城” 助力文明创建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华英       发表时间:2019-03-26

  聚小爱成江海,融万民纳百川。志愿服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彰显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加速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正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率、支持率和参与度,用志愿服务精神塑造林邑福城独特的品位与魅力,着力打造“志愿之城”,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风尚保障和社会力量支撑。

  一、强化舆论引导,努力增强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

  着力打造“志愿者之城”,尤其需要的是教育、引导、督促,让大多数人具有志愿服务的自觉意愿,让更多的市民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本领,让志愿服务给生活带来更多美好。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从这个方面来说,打造“志愿之城”,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传递和汇集社会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是有效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对此,在打造“志愿之城”工作中,必须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切实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故事,着力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

  (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志愿服务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实践,传统文化中那些激励人们崇德向善的宝贵思想,与我们所倡导的志愿精神相融相通。将传统文化中那些激励人们崇德向善的宝贵思想,与我们倡导的志愿精神相融互通,打造“志愿之城”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实践。要注重推出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志愿服务文化精品,生动形象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义。要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志愿服务事业薪火相传。要广泛开展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学习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完善推进机制,大力提升志愿服务的运行水平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长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始终注重从“心”启航,真正让真心当志愿者、用心做志愿服务、热心做志愿服务成为“志愿之城”的心灵之基。

  (一)完善组织动员机制。牢牢抓住组织动员这一传统法宝,切实巩固强化组织网络,确保志愿服务有生力量。切实加强党团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党(团)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党(团)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和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团)员创先争优的重要考核内容。同时,广泛组织发动市直机关、各民主党派、各级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各类学校、 企业、社会机构等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对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的日常联系、指导管理,着力强化志愿服务的组织网络。

  (二)规范招募注册机制。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实际需要,由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据标准和条件吸纳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要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注册。要定期调查、征集服务项目和救助对象,印制成册向社会公布,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提供多向选择。要依托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或QQ 群、微信等青年易于接受的组织方式,完善志愿者数据库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整合志愿服务各类资源。

  (三)健全培训管理机制。一方面,强化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由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日常管理。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重视志愿者骨干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中坚力量。要实行志愿服务活动领队负责制,做好服务时数统计,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保护和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要做好志愿服务活动总结,通过心得分享、体会交流等形式,进 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队伍凝聚力。

  (四)探索社会复合机制。建立复合型志愿服务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志愿组织与社会支持体系之间的互动合作,有效整合各级党政、媒体、专家、企业、居民等各类社会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荐其加入各级志愿者协会理事会,使各方参与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不同主体之间有机互动,有效地发挥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广泛参与、科学决策、公开监督、成果评价模式,合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加快向前发展。

  三、夯实阵地载体,着力拓展志愿服务的网络覆盖

  坚持从健全组织、整合资源着手,努力把各类阵地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覆盖完善的志愿者服务网络。

  (一)着力保障“三会”办公场地。注重统筹调剂各级党政机关清理腾退的办公用房资源,适当安排市县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志愿服务基金会“三会”办公场地,确保“三会”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地。明确规定每条街道必须设置不少于一个志愿服务岗亭,依托现有社区(村)管理用房开展志愿服务,鼓励新开发房地产项目预留社区志愿服务场所。

  (二)大力推行“党员+社工+志愿者”协作模式。学习借鉴全国首创“志愿者之城”——深圳市的经验做法,建立完善党政机关、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明确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并有专门的工作场地,党员干部完成60小时/年固定时限的志愿服务,鼓励志愿服务组织招募使用社会工作者,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在开展公益活动时招募志愿者,努力做到“三个切实发挥”(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组织策划、项目运作、资源链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切实发挥志愿者热情高、来源广、肯奉献的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形成党团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调配合、共同服务的良好格局,有力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三)切实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党团建设。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设立党团组织,围绕基础党组织基本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坚持党建带群建,确保志愿服务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强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常态才能常效,长效才能长久。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让更多的社会人群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并享受志愿服务,是建设“志愿之城”志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完善项目体系。梳理整合现有志愿服务内容,完善区级志愿服务项目库,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规范服务项目管理,实行志愿服务承诺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拓展服务内容。着力完善个性化的项目支撑和对特定群体的服务力度,在巩固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的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参与度、覆盖面与受益面。

  四、加强要素保障,全力优化志愿服务的发展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要突出要素保障。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组织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统一在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组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委员会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规范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要坚持年会制度,建立专题会议制度和重要事项协商机制,切实履行共青团组织作为各级志工委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责,有效发挥各级志工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对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农村志愿者工作的领导作用。

  (二)切实完善激励机制。为吸引、鼓励志愿者长期参与服务,帮助社会和他人,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要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机制,出台志愿服务保险购买办法,健全志愿服务物质化补偿机制,设立志愿服务“市长奖”。建立志愿服务储蓄型激励机制,平时储存志愿服务时间,需要时随时支取。进一步落实优秀志愿者在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激励性政策,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志愿服务表现突出人员,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志愿者、人人尊重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努力配强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大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等建设力度,通过配备人员编制、政府购买服务、干部挂职锻炼、选派志愿者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要配备专人专门管理志愿服务工作,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确保“有人办事”“能办成事”。要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提高其经济待遇,强化业务培训和绩效考核,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管理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水平。(来源:郴州市委办 作者:李超辉)

图片文章
  • W020180816424402209470.jpg
  • 24c5264d-024d-4921-a036-1f58e497d56d.jpg
  • res01_attpic_brief.jpg
  • 1535336104375-3e1j2cqdntn-1.jpg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