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宜居宜业宜游:一个崛起的汝城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丽丽       发表时间:2017-09-22

  眼前的这一大片荷花是否惊艳到你?是否让你联想到那篇传世名作《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一定很好奇,这片大美荷塘究竟来自何方?它便来自湖南省东南边陲,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郴州汝城县。

  汝城县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全县土地面积2400.71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镇、5乡),人口40万,少数民族人口6.8万,是湖南省五大少数民族散居县之一。

  汝城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和理学文化发源地,是有名的“古祠堂之乡”“香火龙之乡”。汝城古祠堂群、绣衣坊、湘南起义旧址群等3处14个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香火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人杰地灵的汝城还留下许多名人志士的光辉足迹,其中,理学鼻祖周敦颐曾在此为官四年,在此著《爱莲说》、《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9月8日,“行走中国·感知五年”——海外华文媒体郴州行走进美丽的汝城。

  走进金山村,仿佛走进一幅优美的古代画卷。在金色的阳光里,古韵祠堂群就坐落在宁静的古村中,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个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两处古祠堂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自五大洲的华文媒体一行人参观了这两处古祠堂——卢氏祠堂和叶氏祠堂,家庙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了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文化,迄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汝城县委书记方南玲接受海外华媒采访时介绍,这么多古祠堂能在汝城得以留存至今,一方面得益于当地民众一代又一代对家风、家训的言传身教,汝城作为理学发源地,一千年理学文化的传承,让这片土地的老百姓崇礼尚德,把热爱自己的民居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的大力保护,也将宗祠文化,家风文化发扬光大。方南玲书记还向到场海外华媒讲述了一段民众如何保护祠堂的故事:“当年文革时期,要把“叶氏祠堂”拆除,民众就在祠堂的红门梁上写下了:‘毛主席万岁!’这样才把祠堂给保护了下来。而对于广大海外的华侨华人,来汝城都可以找到自己祖先的足迹,寄托浓浓的乡愁。”

  与此同时,汝城也是生态的山水绿城。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风光秀丽,是名副其实的山水绿色家园。

  尤其拥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该泉生成于距今8000万年前的新构造运动,是华南地区四大热田之一,被誉为“华南第一泉”。水温一般为91.5℃,最高为98℃,水质呈弱碱性,无色透明,稍有硫化氢气味,含氡、硅、钠、钾、钙、锂、锶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特别是氡的含量高达145埃曼,世界罕见。境内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福泉山庄。

  如今,汝城围绕“建设现代田园温泉城市,打造生态高地、理学圣地、养生福地”的发展定位,向世界展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形象,美丽汝城正在加速崛起。(来源:华人头条郴州 记者 彭闽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