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重访“蛇博士”陈远辉:“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曾琰       发表时间:2019-09-18

  “蛇博士,你的蛇怎么样啦?”郴州莽山脚下的小饭馆里,“蛇博士”这三个字一出口,大伙儿几乎都知道问的是谁——顶着一头白色乱发的陈远辉,是这里最著名的明星之一。

2006年10月9日,郴州日报刊发人物通讯《“蛇痴”陈远辉》。(来源:郴州日报 谭剑 摄

  2006年10月9日,郴州日报刊发人物通讯《“蛇痴”陈远辉》。时隔13年,郴州日报记者重访陈远辉。

  今年,陈远辉70岁了。从1984年与莽山烙铁头蛇结缘算起,至今已有35年。他的人生和热情,都奉献给了钟爱的蛇。“在莽山烙铁头方面,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有发言权。”谈起他的宝贝蛇,陈远辉的眼神格外闪亮。

陈远辉。(来源:郴州日报)

  英模档案

  陈远辉,男,1949年11月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是“蛇中大熊猫”莽山烙铁头蛇的命名人之一。

  为研究和保护莽山烙铁头蛇,他扎根深山30余年,莽山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1994年至2005年,他共人工繁殖莽山烙铁头蛇小蛇百余条,全部放归山林,增加了这种蛇的野外种群数量,为保护该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利用中草药对毒蛇咬伤的抢救进行了研究,义务抢救蛇伤患者,撰写《蛇伤救治绝招》一书。2009年退休后,他仍从事莽山烙铁头蛇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莽山烙铁头幼蛇。(来源:郴州日报)

  小蛇“奶爸”

  近80cm长,有成人一指粗,稍显黯淡的绿色上,花纹满布。这是一条幼年莽山烙铁头蛇的蛇蜕,也是陈远辉的宝贝。“莽山烙铁头可是一种美女蛇呢。它蜕皮之后很漂亮的。”陈远辉说。小蛇现由陈远辉暂时负责饲养,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条小蛇已经差不多一岁了。小蛇的蛇蜕原本是盘成一团的,是他从笼子里拿出来展开测量出了数据。

  这就是陈远辉近期的主要工作——研究幼年烙铁头蛇。他要观察小蛇的成长过程、记录小蛇的习性,还要负责培育。这些工作可不简单。陈远辉解释,与大蛇不同,喂养小蛇还必须由他亲力亲为。喂食的频率要参考蛇在野外捕食的频率。在小蛇拒绝开口进食的时候,他要进行人工填喂。猪肉、鸡蛋都在它们的食谱上,但小蛇最钟爱的食物还是乳鼠。“上个月我才从外地弄来一批小白鼠。这个不用填喂,它们一口一只。”

  虽然暂时饲养着几条莽山烙铁头蛇,但陈远辉并不希望蛇一直呆在室内的人工环境中。在他看来,对蛇类野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保护野外种群,才能真正保护好它的基因。”如今,莽山烙铁头蛇野外种群的数量也有所上升,但数量仍仅有500条左右,比“国宝”大熊猫还濒危得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如今,据陈远辉所知,全世界范围内,在原生地长期研究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只有他一个。“不过现在保护团队有三四个人了。”陈远辉说,保护莽山烙铁头蛇的人,除了有一定专业知识,还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不怕蛇,要耐得住寂寞。“要找到这样的人,很难。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遇到。”

救助受伤的莽山烙铁头蛇。(来源:郴州日报)

  在“刀尖”上跳舞

  8月11日,陈远辉遭遇了“惊魂一刻”。那天,陈远辉走进房间低头观察小蛇时,突然感觉头顶有一个黑影向他袭来,他本能地向后一跳,躲开了袭击。这才发现,袭击他的竟是一条“越狱”的莽山烙铁头蛇。事后,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我又一次死里逃生。”

  “又一次”,这三个字,概括了陈远辉在研究莽山烙铁头蛇的30多年里,无数次遇险的经历。仅被蛇咬伤,就有20多次。其中第九次被咬伤,让他失去了左手半截中指。当时,咬伤他的是一条被发现后放生的幼蛇,陈远辉只顾着拍摄幼蛇珍贵的第一手画面,耽误了“黄金自救三分钟”,导致他失去意识,幸亏家人“死马当活马医”,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却不得不截去一截手指。他还曾被一条4公斤重的莽山烙铁头对着虎口连咬两口,他连遗书都写好了,所幸活了下来。

  除了蛇咬伤,野外考察也会遇到想不到的风险。陈远辉还记得,2010年左右,有一次他带着20多名志愿者上山考察,在树林里一路穿行,道路都淹没在落叶与杂草里,身边都是悬崖峭壁,而且下着雷雨,他和志愿者都冒着山洪暴发的危险前进。

  这样的事多得数不清。从前,为了获得莽山烙铁头蛇的研究数据,一年中有半年,陈远辉都在山上度过。“莽山200多平方公里,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足迹。”他说。有时,志愿者会跟着陈远辉一起上山,有时,只有他一个人。一进山,肯定没办法当天赶回。“因为蛇是夜行动物,晚上活动得多。我晚上就要住在野外,打着电筒到林子里去考察。”

  陈远辉说,考虑到时间长,野外考察时,他总要准备周全。睡袋、帐篷、衣服、干粮、相机、摄像机、资料、手电筒……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背上的行李得有几十斤重。考察的路上,他总要负重前行。“为了照出蛇的身影,光电筒就得带四五个,大的、小的都要带。去几天万一没电了呢?总要带上替补的。”

  此外,蛇出没的范围,多在无人区,负重、没有路、要在悬崖峭壁上攀爬都是小事。前面会遇到什么危险?很多时候陈远辉心里也没底。“可能有熊,有野猪,有陷阱……一个人的时候就怕摔下去,动不了,又没信号无法呼救。”

野外考察。(来源:郴州日报)

  研究,为了造福当地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回顾起35年来研究莽山烙铁头蛇的经历,陈远辉微微笑了。

  一开始,陈远辉也怕蛇。但随着对蛇药的研究渐渐深入,他对蛇的态度也渐渐有了变化。“慢慢产生了兴趣,觉得蛇也很漂亮。”

  1984年,是“遇蛇无数”的陈远辉与莽山烙铁头蛇结缘的时间。那时,他从郴州蛇伤防治研究所调到莽山林场职工医院,一名患者对咬伤自己的毒蛇的描述,引起了陈远辉的注意。他长期与毒蛇打交道,按照他的经验,患者口中的毒蛇应该是一个新品种。苦苦寻觅5年,1989年,陈远辉才有幸见到了这个罕有的“宝贝”。1990年,中科院两栖爬行动物专家赵尔宓与陈远辉联合署名发表论文,将这个在我国发现的第50种毒蛇,称为莽山烙铁头蛇。此后,陈远辉对莽山烙铁头蛇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现在,在大家的关注下,莽山烙铁头的种群被有效地保护了下来。”他自豪地说。

  为什么能坚持35年如一日的辛苦研究?陈远辉解释:“以前研究它纯属爱好,现在还能坚持,是因为它能‘精准扶贫’。”在他看来,动物的保护与当地的开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莽山烙铁头蛇名气大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多了,莽山开发成了知名旅游风景区,当地老百姓可以开农家乐、销售土特产,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不再想走“打蛇卖钱”的老路子,又回头保护森林、保护莽山烙铁头蛇。“蛇为本地发展帮上了忙。我发挥自身余热,算为本地老百姓做了点事。老百姓渐渐富裕了,我也尽到了自己的义务。”

  “我再干五年没问题。”今年,陈远辉70岁了。研究还在继续,但他丝毫不觉得苦和累,反而心情舒畅。他还会不定期地上山转转,看看他的宝贝莽山烙铁头蛇。在掌握了一手研究资料后,他计划继续研究蛇的行为习性,发表多篇论文。他希望,能建立一个莽山烙铁头蛇的野外繁殖研究基地,继续扩大野外种群。还要加大科普力度,让大家都知道莽山烙铁头蛇的生存现状与濒危情况。“希望更多人一起关注、保护它。”陈远辉说。

  记者手记

  在采访陈远辉的过程中,我对“责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研究莽山烙铁头蛇,对陈远辉来说,不仅是爱好,更是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研究蛇药、救治蛇伤患者,他慢慢克服对蛇的恐惧,对蛇产生了兴趣;为了找寻患者口中的“异蛇”,他用了五年时间,一点点搜寻大山,花费了数不清的精力和金钱;为了救助莽山烙铁头蛇,他与蛇类研究专家联系,并送去标本,呼吁“先保护、再研究”;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他扎根莽山30余年,自掏腰包,足迹踏遍莽山的每一个角落……他以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以一种蛇,保护了一片山,带富了一群人。

  如今,70岁的陈远辉还不打算放下责任、停下脚步,在莽山烙铁头蛇的研究上,他还有很多计划等待实施。“责任”二字,他正以行动践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