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红军借据见证红军诚实清廉美德
来源:郴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丽丽       发表时间:2016-11-06

官亨村发现的红军借据。 

  红军长征过汝城,曾发生过濠头圩战斗、东岗岭战斗、青石寨战斗。2006年8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当年的青石寨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1934年11月11日,红军大部队刚通过延寿,国民党粤军两个独立师和两个独立旅分别从广东城口、江西大余出发,向延寿衔尾追击红军。而此时,红军后勤部队大批骡马、辎重却拥塞于延寿至岭秀、盈洞的山间小道上,行动迟缓。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不得不拼死阻敌。粤军在增援的湘军及胡凤璋保安团的配合下,与红三十四师反复争夺延寿河边的制高点青石寨。敌人抢占青石寨后,用机枪向河边的红军疯狂扫射,大批红军战士倒在河中。官亨村村民、今年68岁的胡汉养说,小时候听老人们讲,当时的河水都被红军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很多年以后,还可以在河边见到累累白骨。据说,这次惨烈的战斗,第一次让红军认识到轻装征战的重要性。 

  如今,青山郁郁,旧日的枪声已经远去,可“红军借据”的故事却在这里流传了下来。 

  1996年暮春的一天,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正准备在家里厨房里砌一个新灶。在拆除老灶的过程中,突然,墙上现出了一个洞,里面有一个用几层土纸裹住的东西。 

  胡运海忙不迭地取出,原来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铁盒,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被蛀虫噬掉。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105担;生猪3头,重量503斤;鸡12只,重42斤。”落款是“叶祖令”,时间为“1934年冬”。 

  原来,这是一张借据。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2006年8月21日,我们来到官亨村,找到了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的家。胡运海已于1999年去世,至死都是终身未娶,孑然一身。他生前居住的两间土屋,在经历了不久前的一次山洪后,如今已成了一片废墟,荒草丛生。 

  1934年11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延寿,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整。 

  为了突破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红军战士连续跋涉,已经有几天几夜没进食了。得知这一情况后,胡四德便召来族人,一同商讨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带领下,从各家各户筹集来的105担稻谷、3头生猪和12只鸡,便送到了司务长叶祖令的手中。 

  就在红军撤出延寿向西转移时,叶祖令找到了胡四德,激动地说:“伯伯,我们就要走了,请您受我一礼。”说完,恭恭敬敬地向胡四德行了一个军礼。他接着说:“伯伯,现在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给您,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实在欠您太多了!”说着,他取出纸笔,铺开纸,对照那天所收粮食、生猪和鸡的数量,写了一张借据,在纸的左下方盖上自己的印章后,郑重地交给胡四德。他深情而又坚定地说:“伯伯,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那时候,请您拿它去找政府兑换吧。虽然这张借据赶不上您对红军恩情的万分之一,但请您相信,红军会永远记住您的!”听到这些话,胡四德不禁眼圈一红,哽咽着连声说:“好、好、好!”红军走后,胡四德偷偷地将这张借据藏起来,不向外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胡运海看到这张借据时,它已在墙洞里深藏了62年之久! 

  1997年5月1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汝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在官亨村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汝城借据兑现仪式”,按原价折款,由汝城县政府向胡四德的唯一继承人胡运海归还1.5万元人民币。胡运海当即将其中的1万元捐献给村里的希望小学。 

  青石寨下,延寿河边,有一座无名的“红军墓”。61岁的村支书胡新塘告诉我们,每到清明,都有人自发到这里来扫墓。老百姓与红军的感情啊,就像那延寿河水,好深好深。 (来源:郴州日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人才招聘 | 联盟网站 | 文明邮箱
郴州文明网©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